交椅,通常被认为是从席地而坐向椅坐的转变。
上海博物馆家具馆实景(来源网络/侵删)
汉魏以前,不管是达官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是席地而坐的,自然也就不存在椅子了。
到了西汉,随着汉朝与西域各国的频繁交流,打破了以往各国之间相对隔离的状态。
马扎(来源网络/侵删)
东汉末年,一种形如马扎的坐具开始传入我国北方,并迅速在中原地带盛行,成为中国古典家具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。由于这种形如马扎的坐具是从西域传入的,故当时的人称这种坐具为“胡床”,就是后来的“交椅”。
《春游晚归图》现藏故宫博物馆(来源网络/侵删)
交椅轻便易携,不仅适用于室内,也便于外出携带,宋、元、明、清皇室及富豪游猎时皆用之。宋朝秦桧坐交椅时头巾坠落,临安知府为巴结他,特制“荷叶托首”加装于交椅,此椅因此得名“太师椅”。
在封建社会,交椅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,仅限皇室与达官显贵使用,“坐第一把交椅”逐渐成为首领的代名词。
交椅的款式
交椅分直后背和圆后背两种形式。
凹凸传奇直背式交椅
直背式交椅的使用可追溯到3500年前。1922年发现于埃及的图坦卡蒙王墓中出土了把结构复杂装饰华美的交椅, 它没有扶手,结构、工艺简单,便于制作和移动,但使用的舒适度远不及圆后背交椅。
郎世宁绘《哈萨克贡马图》清·乾隆坐在圆后背交椅上,接受哈萨克人进献马匹,颇有威严。(来源网络/侵删)
圆后背交椅是中国人的创新,大曲率的圆弧形木制靠背在其它国家的古代交椅中都没有出现过。
圆后背交椅的造型隐含“天圆地方”的古代宇宙观打破了原有的设计理念,采用了曲线形态的部件,颠覆了直后背交椅直来直去的构造模式。
凹凸传奇交椅
交腿便携,圈背舒适,合而为一实属巧思。圈背交椅造型新颖,既得优雅又兼实用,为座椅设计别开生面。
搭脑、扶手连成椅圈,形似月牙,无论正面、侧面,皆呈流线圆弧。椅圈环抱上身,予坐者熨帖自在,靠背板可作装饰,与整体相得益彰。
由此可以看出,交椅的演变是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,它越来越符合人的尺度,给人带来更为舒适的感受。
交椅部件详解
“椅圈”,又称“月牙扶手”,搭脑两侧向前下方延伸顺势与扶手融合成独具特色的圆弧形,一般是三接或五接而成。
靠着圆弧形的椅圈,双手自然搭在扶手上,可让背部与手同时得到放松,因此,椅圈的设计不仅具有美观的作用,而且具有非常强的使用功能。
“靠背板”,如图所示,呈微“S”形,能与人体后背贴合,以供靠背休息,故称“靠背板”。“椅圈”、“靠背板”的存在,充分体现了古代工匠在制作家具之时,早已有人体工程力学的思想智慧,并运用到家具的造型设计上,只是当时没有系统化的记载。
“椅面”,交椅椅面的构造与交杌的杌面相同,一般由横材与藤芯软屉构成。
“角牙”,又称“托角牙子”,是指家具在横材与竖材的连接处,为了起到加固和装饰的作用,常在交角部位安装各种各样的角花板、短木条、短木片等,形成三角形或带转角的部件。
“椅足”,交椅的腿足,可两两相交且可折叠。
“踏床”,又称“脚踏”,是由设在正面两椅足之间的面板以及面板下的牙子构成。踏床面板上常有铜饰件装饰。面板两端有探出的圆轴,可插入足端的卯眼中,这样踏床就可以被折起。
拍卖传奇
香港苏富比2022年秋拍“何鸿卿爵士私人典藏中国历代艺珍晚拍(一)”在香港如期举槌,拍前备受瞩目的明末黄花梨圆后背交椅竞争颇为激烈,最终以106,000,000港币投得(落槌价),加佣金以1.24609亿港币成交(约合人民币1.129亿元),刷新了黄花梨交椅的世界拍卖记录,位列中国明清硬木家具拍卖成交价第二名,成为世界上最贵的椅子。
难怪有人说过,如果能收藏到一把好椅子,就相当于“坐拥”了天下。
交椅在古时候是权力的象征,王世襄在《明式家具研究》中提到:“明代交椅,多设在中堂显著位置,有凌驾四座之势,俗语还有‘第一把交椅’的说法,说明它的尊贵而崇高。”
于是,坐第一把交椅”或者“头把交椅”也成了地位最高者、权力最大者的代名词。
明代厅堂陈设以简素为美,家具每每因事而设,灵活多变,但厅堂正中显著位置上却基本都是一把交椅,由此可以看出交椅所象征的等级和地位。
在家具收藏中,交椅是最高等级的,每一把都是殿堂级文物。据专家估计,全世界公私所藏加起来也超不过10把,能自由流通的更是凤毛麟角。
如果能收藏到一把好椅,就相当于“坐拥”了天下。凹凸传奇,用匠心打造的让您“坐拥天下”的好椅~